谭嗣同亲自制作的崩廷琴(张维欣提供)
竹在农业生产和农民日常生活中用途较广,往往编织制作成各种竹器竹具,农家所用箩筐、背篓、米筛、簸箕、提篮,无不用竹编成。竹席、竹枕、竹椅、竹凳、竹垫更是城乡皆宜的竹制品。溪河沿岸农民还用竹扎成竹排以代舟楫。大围山水竹凉席曾经畅销长沙、益阳等地。竹子为伞骨制作的浏阳纸伞享誉一时,19世纪90年代县城就有10家纸伞作坊,全县从业人员多人,年产明油纸伞7万多把。大围山区利用嫩竹生产土纸久负盛名,折表纸、贡纸为输出之大宗。清道光年间就在长沙、汉口分别设立了浏阳折表纸同业公会。民国年间纸农唐三祥、唐致祥自抄古山牌贡纸,参加南洋纸张比赛分别获得金牌、银牌,产品远销东南亚。山区农家煮饭、烧水及冬天烤火所用燃料,普遍习惯烧山柴,很多人家都在岩山和荒坡上蓄积有薪柴林,大都是灌木丛和小杂树,如映山红、土枧条、山茶树、栗木树、青岗树等。大杂木劈破为丁块柴,小树枝砍断成茅柴。为节约用材,也有很多地方烧茅柴或以草代柴。烧砖瓦、煮猪饲料等一般用松杉枝、茨笼窝、小杂竹、干树枝、干树叶等作燃料。山区普遍有烧炭的习惯。炭有“毛毛炭”和窑炭之分。“毛毛炭”是将偏坡地砍的刺蓬和树枝杂草,尽数修拢成堆,然后点火敞烧,边烧边拍打火堆,使火籽落到底边,于明火将尽时洒水焖熄而成。这种炭省材,用作过冬御寒,烧一盆可以反复拨灰烤用,所以又叫“拨火炭”。烧时作火烤,烧后即成白灰肥料,一举两得。“窑炭”又称“杂炭”,即挖好炭窑,采伐杂木生柴,剃枝砍短劈破,置窑中焖烧而成。烧窑的程序有:打窑(建窑)、备料(备炭柴)、装窑(将砍好的炭柴放入窑中)、封顶(用泥巴封盖窑顶)、点火、闭窑(熄火)、洇水、出窑等。窑炭烧制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必须保证火路成一上一下再上的起伏,做到点火易燃、密封易熄;还要会看火色,会闻烟味,若火色由乳黄色转为白色再转为青色,最后转为淡淡的浅浅颜色,烟味由先呛人再转弱,最后发出浓浓的木炭香气,此窑炭就箅烧制成功,出炭好而多;封窑时间多凭眼力判断,内行人看看烟、摸摸烟上的烟脂,即可决定封窑时间。窑炭质好,热大而且经烧,山区农民冬季自家取暖烤火,一般都不舍得烧,窑炭烧制后多上市售卖,只留些许木炭过年待客烤火之用。除烤火取暖所用的木炭外,还有生产专用的木炭。打铁器、铸铧口等用的木炭,需用松树、板栗树烧制;土制火药,则用杉木、泡木、柳树等烧制成炭配用。旧时,山区烧窑普遍有祭窑之俗,炭窑筑成后,烧炭开工之日,由老师傅念咒语、杀雄鸡,将鸡血洒在炭窑四角,并焚纸烧香,面向窑门磕头,祭拜窑神,以求顺利平安。有的地方则是敬过山神之后再建窑。每逢点火、开窑,均要祭窑神,当日工匠要打牙祭。烧窑时,禁忌亦多:忌在窑上吹口哨,谓“窑头”被吹灭会招徕灾祸;忌说“烧红了”“烧亮了”;点火时忌月经期妇女、孕妇靠近;忌妇女横跨窑穴。附录浏阳市古树名木资源简介
根据浏阳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年的浏阳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报告,浏阳市共有古树名木株,其中:名木3株,分别位于文家市镇和洞阳镇;古树株,分布在全市32个乡、镇、街道。现存数量较多的乡镇分别是:高坪镇株,大围山镇株,淳口镇株。
1、古树群情况。全市共有古树群36个,分别分布在15个乡镇,最多的是大围山镇、高坪镇。其中,浏阳一中樟树坪、道吾山引路松群比较知名。
摄影:罗世良
2、重要古树情况。树龄最长的是位于小河乡田心村的罗汉松,树龄年;胸径最大的是位于古港镇新园村的樟树,胸径4.07米;树高最高的是位于金刚镇南岳村的樟树,树高43.3米。
3、名木情况。共有3株,其中2株分布在文家市,由毛泽东手植;1株在洞阳镇,由胡锦涛手植。
4、古树名木树种分类情况。全市古树名木分属31科45属57种。数量排前5位的树种为:樟树株,枫香株,马尾松株,木荷47株,石楠42株。
5、古树保护级别情况。古树共有株,其中一级保护株,二级保护株,三级保护株。
古树名木生长正常的有株,有少部分情况堪忧,有衰弱株株,濒危株28株,并有前期存在的37株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已死亡,主要是因为树龄长、生长环境差、人为破坏、病虫害、雷击刮风及其他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
风俗里的浏阳系列风俗里的浏阳林业①:植树造林风俗里的浏阳林业②:护林防火风俗里的浏阳林业③:竹木采伐风俗里的浏阳林业④:拖运放排浏阳民俗文化中的烟:见客装烟浏阳民俗文化中的茶:遇茶吃茶浏阳民俗文化中的酒:无酒不成宴粗肴鲁酒宴亲朋——浏阳酒席习俗漫谈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浏阳婚嫁习俗家和万事兴——浏阳家庭习俗漫谈丰年留客足鸡豚——浏阳饮食生活习俗浏阳节日习俗之中元:七月半鬼乱窜(内附12大禁忌)龙舟竞渡话升平——浏阳端午习俗漫谈月到中秋分外明——浏阳中秋习俗漫谈 刘正初赞赏哪里治疗白癜风的效果好308激光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engxiangzhia.com/csjg/4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