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枫香脂 > 枫香脂药材 > 正文 > 正文

冯德莱恩从ldquo超级妈妈rdq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8/17 21:28:48
牙齿的作用是独一无二的 http://www.bdfyy999.com/bdf/jiankangzatan/25078.html

从七个孩子的母亲到欧盟总理,冯德莱恩的事迹在当今世界政坛是绝无仅有,她打破了社会偏见,在事业与家庭之间长袖善舞,最终登顶欧洲权力巅峰,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她的成功更加具有示范效应。

空空道人

源自网络

年7月16日,法国边境城市斯特拉斯堡。欧洲议会大楼会议室里座无虚席,新任欧盟委员会主席的人选正在投票表决中,议员们在焦急地等待最终的结果,记者们扛着长枪短炮瞄准了位于会议室中间的演讲台。此时,欧洲议会议长缓步走上演讲台,朗声说道,“我宣布,乌苏拉?冯德莱恩当选为欧委会主席!”

镜头闪到嘉宾席,一位气质卓佳的中年女性在众人热烈的掌声中站了起来,她把手放在胸前,轻舒了一口气,然后走上演讲台,用英法德三种语言喊出“欧洲万岁”,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乌苏拉?冯德莱恩当选的欧盟委员会主席俗称“欧盟总理”,如果把欧盟比作一个国家,那么这个“国家”总面积万平方公里,人口5.1亿,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三驾马车分别是欧洲理事会主席(俗称“欧盟总统”)、欧盟委员会主席(俗称“欧盟总理”),欧洲议会议长(俗称“欧盟议长”)。令人惊讶的是,乌苏拉?冯德莱恩不但是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欧盟总理”,她还是位生育了七个孩子的“超级妈妈”,她的事业与家庭实现了完美的平衡,这点连德国总理默克尔都由衷佩服,她称自己的这位盟友兼闺蜜“具有把事业和家庭融为一体的突出能力”。那么,乌苏拉?冯德莱恩是怎样一步一步完成从“超级妈妈”到“欧盟总理”的人生嬗变呢?

她“含着金汤匙”出生,祖上是贵族,父亲长年担任德国州长

年,乌苏拉出生于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她的家世显赫,祖上曾是德意志贵族,父亲阿尔布雷希特是欧盟最早一批高级官员,母亲海蒂是全职妈妈。乌苏拉有五个兄弟,她是唯一的宝贝女儿,深受父母疼爱。

乌苏拉的童年在比利时度过,她就读的欧洲学校是所欧盟子弟学校,学校的宗旨是打破国界限制,培养“思维上的欧洲人”,其特色在于多语言教学。来自于欧洲各国的学生在此体验“百邦一家”的多元文化,感受“大欧盟”的融合氛围。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乌苏拉不但从小具有国际视野,而且精通德语、法语和英语,随时可以在这几种语言之间自由切换。这所学校曾经培养了许多知名校友,除乌苏拉外,还有新近当选的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

童年冯德莱恩

年,乌苏拉十三岁。随着父亲工作的调动,全家离开比利时,回到西德,定居汉诺威。没过几年,父亲竞选下萨克森州州长,并顺利当选,他在这个位置上一干就是十四年。

当时的西德,左翼极端组织活动猖獗,针对联邦政府官员的恐怖袭击时有发生。年,西德总检察长遭遇枪击身亡,联邦政府总理施密特发表讲话,声称决不向恐怖分子妥协。他命令展开大规模的搜捕行动,并对嫌疑人住房进行严密搜索,这段被恐怖笼罩的日子后来被称为“德国之秋”。

在这种严峻形势下,身为联邦政府高级官员的阿尔布雷希特对家人的安全忧心忡忡。他决定让宝贝女儿前往英国伦敦暂避风头。临行前,他谆谆教导,“虽然这里有你亲爱的老师和朋友,但你的安全更重要,记住不要泄露你的身份!”

乌苏拉从小被父母宠溺地称为“小玫瑰”,到英国后她化名为罗斯·拉德森(英文中“玫瑰”和“罗斯”同音)在著名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继续她的求学之路。伦敦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包罗万象和色彩万千让乌苏拉目不暇接。她曾经说过,“在伦敦学习期间,我长了不少见识,伦敦是现代化的代名词,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完美融合,在这里可以尽情享受自由、享受生活,可以勇于尝试新鲜事物,这使我内心始终保持一种向上的蓬勃朝气。”

青年时的冯德莱恩和父亲

年,乌苏拉结束伦敦的学业回到德国,开始在汉诺威医学院学习妇科,并在汉诺威的一家诊所实习。她每天奔忙于教室和诊所之间,还得抽出时间来参加学校的文娱活动。有位同学评价说,“乌苏拉有着过人的精力,绝顶的记忆力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她想做什么就一定要做成功。”冯德莱恩不但长相秀美,而且多才多艺,吸引了很多男生的目光。不久,她和一位名叫海科?冯德莱恩的学长开始了热恋。冯德莱恩祖上是做丝织品起家,后来被德意志皇室封爵,这样的身世背景与乌苏拉正好门当户对,年两人结婚,从此乌苏拉冠以夫姓,媒体便以“冯德莱恩”称之。

她生育了七个孩子,被称为“超级妈妈”,但她不甘心只做贤妻良母

冯德莱恩在家庭生活中深受母亲的影响。她的母亲海蒂是个全职的家庭主妇,一人在家照顾着六个孩子,虽然家中不缺保姆,海蒂还是经常亲力亲为地为子女哺乳、换尿布。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她看在眼里,乐在心头,偶有闲暇,她会带着子女参加家庭唱诗班,海蒂经常对女儿说,“对于我而言,获得公众尊重的最好方式便是扮演好母亲的角色。”

冯德莱恩也喜欢子女绕膝的感觉。结婚以后,她以每两年生一个小孩的速度,一共生育了七个孩子,包括两个儿子和五个女儿,在生育率超低的德国,她被媒体称为“超级妈妈”,但好强的她并不甘心只做一个贤妻良母,她始终相信,成功的事业对于女人而言同样重要。在丈夫的支持下,她一鼓作气拿下硕士和博士学位,并通过极为严格的行医执照考试。年,正当她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丈夫收到了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聘任通知。于是,全家人迁往美国。在美期间,冯德莱恩也没闲着,她充分利用自己斯坦福大学教职工家属的身份,旁听了这所世界名校的研修课程,还在学校的医疗管理中心担任志愿者,从事市场分析,她甚至和一名在校生合作完成了一篇有关不孕不育治疗方面的学术论文。这段时间对冯德莱恩极为重要,她开始全面系统研究医疗健康体系、市场以及国家之间的关系,为之后的政治生涯铺平了道路。

冯德莱恩一家

年,冯德莱恩回到德国。她一边在汉诺威医学院任教,一边又开始攻读公共卫生硕士学位。她们一家居住在汉诺威郊外一栋古朴的红砖房子,这是她丈夫家族的祖产,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她的几个孩子都在这里长大。每天傍晚,当冯德莱恩忙完一天的工作回到家中,肩上的包还未放下,孩子们就兴奋地围上来,叽叽喳喳地向妈妈诉说着有趣的故事,这种感觉让冯德莱恩格外放松,倦意已烟消云散。

冯德莱恩平时会随身携带两部手机,一部用于工作,一部用于家庭,家庭手机除了载有家人的联系方式,还安装了个名为“家庭对话”的应用程序,提醒自己在忙碌的工作中稍事休息,给家人打个电话。冯德莱恩说,“我和我的家人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沟通。”多年以来,她坚持不参加工作之外的应酬,平时晚上或周末她都尽量用来陪伴家人,每天晚上还要亲自和每个孩子互道晚安。在她的苦心经营下,孩子们都很听话,在学校成绩也很好,经常被邻居拿来做榜样。冯德莱恩也很欣慰,她曾经说,“我的家庭十分完美,就像电视广告上宣传的那样。”

冯德莱恩和她的七个子女

年,横亘在东西方之间的柏林墙倒塌,西德和东德合二为一,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小生活在政治世家的冯德莱恩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她的政治嗅觉告诉她,机会来了。第二年,冯德莱恩正式加入了父亲所在的政党---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简称“基民盟”)。人们没想到,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家庭主妇将很快成为德国政坛的风云人物。

她是默克尔四个总理任期中唯一没有被撤换的内阁部长

冯德莱恩在事业上颇受父亲的影响。她父亲所在的基民盟党是德国最大的政党之一,首任主席是被誉为“战后德国最杰出总理”的康拉德·阿登纳,现任德国总理默克尔也是基民盟党员。冯德莱恩的父亲具有睿智眼光和博大胸襟,备受民众尊敬。冯德莱恩曾经说过,“我无比地崇拜父亲”,她一直向往成为父亲那样的政治家。

年,冯德莱恩参加了汉诺威的地方选举,旗开得胜,成为市议会的议员,接下来她乘胜追击,又在下萨克森州议会赢得一个席位,负责社会、妇女、家庭和卫生事务,她在工作中注重效率,追求完美。随着职位的逐步提升,她的能力逐步被认可,在政坛的名气也水涨船高,最终获得了默克尔的垂青。

默克尔和冯德莱恩具有相似的政治背景,默克尔最初是物理化学博士出身,曾在东德研究院从事科研工作,她也是在两德统一后政治意识觉醒,开始加入基民盟党,从基层一步一步做起,终于在以男性为主导的基民盟党内撑开一片天地,她能理解和欣赏冯德莱恩的不凡之处。更重要的是,她们两人性格相近、脾气相投,都崇尚简约、务实、自律的工作和生活,这一切让两人惺惺相惜,越走越近,最终成为私底下的闺蜜和工作中的盟友。

冯德莱恩和默克尔

年,默克尔当选德国总理,成为德国历史上首位女性政府首脑,冯德莱恩也水涨船高,迎来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高峰。她作为默克尔的铁杆支持者,进入了联邦政府内阁,被任命为家庭、妇女和青年部部长,任期五年。

上台初期,冯德莱恩面临巨大的挑战。这是因为前任政府大幅度削减福利开支,使得德国民众怨声载道,前任总理施罗德本人曾遭遇抗议者投掷鸡蛋,还被一名失业教师扇了耳光。如果本届政府在社会福利方面不能有所改进,势必导致民意反弹。

身为七个孩子的母亲,冯德莱恩素来崇尚家庭的价值,也对职业女性的辛苦深有体会。她认为,解决目前社会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充分挖掘女性的生产力。为此,她提出了两个议案,一是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增加托儿所数量,确保一岁以内的婴儿都能享受到日托服务,二是延长男性的带薪产假,鼓励男性和女性一起承担照顾家庭与孩子的重任。冯德莱恩成功地顶住来自宗教人士和保守势力的压力,推动这两个议案获得通过成为法律,从此,德国男性和女性一样休产假,照顾家庭,女性生育后重新工作的人数达到历史新高,冯德莱恩自己也收获了极高的民众支持率。

然而,她的另一项议案却引起巨大的社会争议。她提出,为了保护儿童,政府要对网络实行一定程度的管制,对一些涉及儿童色情的内容进行自动屏蔽。此言一出,立刻引起广大网民强烈的抗议,他们指责她专制独裁,企图设立网络审查机制,还给她送了个“网络审查员”的绰号。

年,在默克尔第二个总理任期上,冯德莱恩的仕途再上一个台阶,她当选为联邦议会议员,并担任劳工与社会事务部部长。

在这两个部长任期上,冯德莱恩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她直言不讳,敢作敢为,不喜欢拉帮结派,一旦认准的事情,会无视困难和争议,奋力推进,直到成功为止,这点让默克尔颇为欣赏。在默克尔的四个总理任期中,冯德莱恩是唯一一位没被撤换的内阁部长,她还曾被默克尔推荐为德国总统候选人,虽然终因基民盟党内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不得不作罢,但默克尔对冯德莱恩的信任和器重却从未有所削减。

作为德国首任女防长,她亲自前往阿富汗慰问德国驻军

年,默克尔第三次当选德国总理,她公布了新的内阁成员名单,冯德莱恩出人意料地成为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国防部长。

此前传言冯德莱恩将出任卫生部长,考虑到她本人的医学背景,这似乎是合情合理,但冯德莱恩却予以婉拒,她说部长不是医生,不用亲自给病人看病,医学背景对部长而言无关紧要,话虽有理,但这让默克尔一度非常为难,毕竟比劳工部长更重要的岗位只有外交部长和国防部长。再三考虑之后,默克尔拍板让冯德莱恩担任国防部长,她说,“是时候将这一最后的男性领地交给女性指挥了。这是个充满刺激挑战的工作,我确信冯德莱恩将非常称职。”

作为德国国防部长,意味着冯德莱恩要指挥数量高达18.5万的德国士兵,并管理七万文职人员,质疑的目光再次聚焦在她身上:她能管理好七个孩子,但能管理好二十万士兵吗?民调显示,只有48%的德国民众认为女性可以胜任国防部长,34%的人认为这一职位应该由男人来担任。英国《金融时报》还大胆推测,“冯德莱恩担任国防部长是一次冒险,这将让她的政治声誉一落千丈。”

在种种质疑声中,冯德莱恩走马上任。她从“头”开始,让自己的形象与军人气质更加吻合。她梳着一头向后的蓬松发型,身着职业套装,腰杆挺得笔直,走路风风火火,带着一种巾帼英雄般的英武之气。

冯德莱恩不但追求形象上的“军人气质”,更在工作中体现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她的工作节奏快得惊人,处理事情更是高效直接。上任仅仅六天之后,她就动身前往阿富汗慰问当地的德国驻军。此时正值阿富汗大选,局势混乱,身边的人都劝她以安全为重,更改行程,但她不为所动,仍然坚持以身涉险。当她飞行六个小时之后出现在位于阿富汗的德国军事基地时,迎接她的数百名德国将士感动得热泪盈眶。她发表即席讲话,对将士们的无私奉献表示敬意,并说,“我也是你们中的一员,你们可以完全信任我!”

冯德莱恩视察阿富汗德国驻军

由于历史的原因,德国军队长期以来面临军费不足、装备老化和战备松懈等问题。据媒体报道,德国国防军在参加一次军事演习时,装甲车没有配备机枪,士兵竟然就地取材,把扫帚柄喷涂上黑色油漆假扮机枪,这一事件被媒体曝光后引起舆论大哗。冯德莱恩也忧心忡忡,她觉得德国军队状态“堪忧”,一旦遭遇战争将“不堪一击”,她接连几年向联邦议会提交议案,呼吁提高国防预算,没想到的是,这些议案却接连遭遇到反对党的阻击,他们认为国防军眼下问题不是资金不足,而是“管理不善”。

冯德莱恩的强势此时展露无遗,她看到形势于己不利,便动员自己的闺蜜、德国总理默克尔为自己声援。她向默克尔指出,世界局势正在发生变化,北约和美国都不可能再是德国的安全屏障,德国应该拥有自己的军事力量。

默克尔的介入最终带来此事的顺利解决。在冯德莱恩任国防部长期间,德军规模实现二战后的首次增长,国防预算在GDP中的占比逐步提高,总金额上升亿欧元。冯德莱恩对此感到欣慰,她说,“对于德国国防军而言,只要事情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他们并不在乎部长是男是女。”

冯德莱恩还敢于向美国总统特朗普“呛声”。特朗普上台后,一直指责欧盟各国在防务问题上长期侵占美国便宜,冯德莱恩对此并不赞同,她公开表示,“我对特朗普的言论不感冒,我觉得他此番说法不太成熟,”她提醒特朗普在谋取自身利益的同时,“不能踩在合作伙伴的头上”。

冯德莱恩是个坚定的“挺欧派”,她一直致力于推动欧盟共同防务,呼吁建立欧洲军队,这点与法国总统马克龙不谋而合。在两人的积极推动下,防务合作逐渐成为德法关系的亮点之一。

国防部长冯德莱恩

然而,在担任防长期间,冯德莱恩也遭遇到不少指责。年,德国军队接连爆出性侵丑闻以及极右翼势力谋划恐袭等恶性事件,冯德莱恩在召集紧急会议时,指责军队高级军官“领导不力”,她的表态遭到不少非议,媒体批评她没有主动承担责任,似乎忘记了自己才是“德国军队的最高领导”,要求其引咎辞职的呼声此起彼伏。

冯德莱恩担任德国国防部长这个岗位上一呆就是六年,这六年中,她从一个民众眼中的“军事素人”起步,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不断将自己融入庞大复杂的国防建设领域,始终给人一种精通专业、不知疲倦的印象,这其中的甘苦,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

年7月2日,冯德莱恩突然对外宣布她将辞去国防部长一职,细心的网友发现她在社交软件上新开了一个账号,这个账号上最引人瞩目的一条信息是用英法德三种语言发送的“你好,欧洲”的口号。原来,冯德莱恩已被正式提名为欧盟委员会主席,这位“超级妈妈”的下一个人生坐标是欧盟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

她被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名,最终成为首位女性“欧盟总理”

年7月2日,欧盟领导人峰会达成一致,提名冯德莱恩为下一任欧盟委员会主席人选,这一提名还需得到欧洲议会过半选票通过方能生效。

其实,冯德莱恩并不是第一个被考虑的人选,甚至一开始她与这场欧洲大陆的权力游戏毫无关系。

起初,欧洲议会先后提名德国人韦伯、荷兰人蒂默曼斯、丹麦人维斯塔格竞争“欧盟总理”宝座,但不幸的是,韦伯被法国总统马克龙以“缺乏行政经验”为由一票否决,蒂默曼斯因出言得罪匈牙利和波兰政府被这两国及其盟友捷克和斯洛伐克亮了红灯,维斯塔格因为自身党派在欧洲议会上议席过少而自动出局,至此,“欧盟总理”三大候选人无一幸存,提名一事一度陷入僵局,直到冯德莱恩进入马克龙的视线。

马克龙认为,冯德莱恩出生于欧盟总部布鲁塞尔,精通法语、英语和德语,又具有多年部长级工作经验,没有人比她更适合了。默克尔当然没有理由拒绝她这位爱将入主欧盟。有了德法两个巨头的鼎力支持,再经过一番台前幕后的许诺和运作,冯德莱恩居然得到了欧盟二十八个成员国的一致认可,如果她能在欧洲议会表决中获得过半选票支持,大局可定矣。

7月2日提名,7月16日表决,这短短的两周时间对于冯德莱恩而言可谓是“紧张又扣人心弦”。表决当天,她进行了半小时的拉票演说。她首先以法语开场,说自己“感到非常自豪,能代表欧洲的女性来竞争这么重要的职位”,接着她又切换到德语,鼓动在场的议员“为欧洲而奋起”,她演说的主体部分则是用英文,她用流利的英语阐述了自己的施政纲领,承诺如能当选,将在环境保护、社会公正、难民救助和欧盟一体化方面与“所有的同事勠力同心,相倚为强,合作互助,共谋发展。”在演说的最后,她动情地表示,“就在40年前,西蒙娜·韦伊夫人被选为欧洲议会的第一位女议长。40年后,我们终于有了一位女性欧盟委员会主席候选人。我就是那个候选人。感谢你们,建立了和平、统一和多元的价值观,正是在这种价值观的引导下我才从一名母亲过渡到一名政治家。”她的演讲获得了议员们热烈的掌声。

随后进行投票表决。结果显示,冯德莱恩获票支持,超过所需票数9票,惊险过关。在一片掌声中,冯德莱恩再次走上演讲台,她用二十四种欧盟官方语言向所有人致谢,并承诺将不负重托,迎难而上,她说,“你们对我的信任,就是对欧洲的信任,而且是对一个团结而强大的欧洲的信任。我知道这是一个重任,我的工作从现在正式开始。”

冯德莱恩得知自己当选欧盟总理后激动不已

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也发来贺信贺电。德国总理默克尔在贺信中说,“冯德莱恩是欧盟委员会史上首位女主席,也是时隔五十多年后,再度有一位德国人坐在欧盟委员会的最高位置上。”她特别强调,“今天我失去了一位共事多年的部长,却在布鲁塞尔多了一位新的合作伙伴。”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致电冯德莱恩,祝贺她当选新一届欧盟委员会主席。他表示,“中方始终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并希望和“欧方共同努力,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冯德莱恩和华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她的父亲。年,她的父亲还在下萨克森州州长任上,正是他力排众议,收留了一千名从越南偷渡过来的华侨难民,并从此改变了德国政界对华侨难民的排斥态度,最终拯救了4万多名越南华侨。可以说,冯德莱恩的父亲是这些华侨的恩人。

根据欧盟法律规定,冯德莱恩将于年11月1日正式上任,她前面的路并不平坦。近年来,欧盟内部分歧严重,意识形态和信仰都呈分散化的态势,此次冯德莱恩只是以微弱优势当选,尚未跨过票的政治信任门槛,她要团结欧盟各种力量,在急剧变化的国际形势下与美国、中国、俄罗斯等大国博弈,完成内部的整合和外部的提升,注定前路多舛。

然而,对于冯德莱恩而言,前途无论光明与否,她仍将义无反顾地走下去。这个夏天,对于冯德莱恩,对于欧洲,对于全世界的女性而言,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在冯德莱恩当选后,欧洲理事会主席、被称为“欧盟总统”的图斯克曾经说过,“欧洲即将进入女性领导时代,说到底,欧罗巴本身就是位女性。”欧罗巴是希腊神话中的腓尼基公主,被天神宙斯带往了另一个大陆,后来这个大陆被命名为欧罗巴,也就是现今的欧洲。图斯克的意思是,欧洲从一开始就是女性的领地,现在冯德莱恩当选“欧盟总理”,只不过是现实版的女性权力回归。

冯德莱恩的另一个身份是“七个孩子的母亲”,这在当今世界政坛是绝无仅有,她打破了社会偏见,在事业与家庭之间长袖善舞,最终登顶欧洲权力巅峰,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她的成功更加具有示范效应。对于许多仍在职场苦心经营的母亲来说,她们比常人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要做到两头兼顾殊为不易,但无论如何,母亲这一角色不应该成为她们牺牲自我的理由。

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曾经说过:“职场中的母亲都有一个名字,叫作内疚”,希望有一天,所有的职场母亲再也不用感到内疚。

(原文发表于《名人传记》年1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engxiangzhia.com/csjg/5039.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枫香脂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