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枫香脂 > 枫香脂成分 > 正文 > 正文

婺源休闲摄影创作四天深度游攻略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1/4 19:01:08

坐落在赣、徽、浙三省交界处的婺源,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

其实,婺源并不是一个村庄,而是一个县。

之所以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是源于婺源县境内散落着的一个个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的村庄。

这些村庄,如一把明珠撒落在古徽州大地上,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闪动着温润的光泽,其丰厚的人文历史,清丽的自然风光,互相交融,互相辉映,体现着人与自然相融的最高境界。

秋天应该去一次婺源

她是古徽州文化发祥地之一;

素有“书乡”、“茶乡”之称;

是华东第一赏枫仙境;

还是中国最美十大人气赏枫地;

又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篁岭晒秋

红色的枫树,似红霞缭绕,黛瓦白墙的民居与之红交相辉映,每年都会吸引大批摄影爱好者及游客前来拾秋取景。行走进深山里面的古村落,会觉得自己宛如落入了梦幻天然画卷,进入“晒秋人家”篁岭更被誉为海外华文媒体眼中的“世界最美村庄”,俨然一片橘红的海洋。

秋天,一年中最容易使人飘然的季节,这个叫做篁岭的小村落,每年秋天都会留下美的身影。一晒而知秋,是这个村落独特的情感表达。

篁岭晒秋是人文的杰作,数十栋古老徽派民居在百米落差的岭谷错落排布,家家凿窗采光,户户支架晒物。村民们用眺窗为画板,支架为画笔,晒匾为调色盘,春晒茶叶、蕨菜;秋晒红辣椒、稻谷黄豆……就这样成就了一幅幅民俗风情杰作,一年四季延绵有序。

村落的柿子也开始成熟,柿子树是秋天篁岭标志性的秋景,黄橙橙的小柿子衬托着徽式建筑,十分相融。

石城村

白云深处,婺源石城。

一旦遇见,再不相忘。

人世间,那些最美妙的风景,总是深藏在大山之中;那些最淳朴的乡情,也总是存在于人迹罕至处。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打进山谷的那一刻,古老的村庄顿时美如仙境。

阳光如瀑,打在粉墙黛瓦间,原本静美如水墨画的村庄立即变幻成了流光溢彩、灵气四溢的水粉画,随着阳光角度的上升,顺着谷中云雾的流动,伴着屋顶炊烟的变化,画面变幻不定,奇妙无双,在光影流转中,山谷中的村庄每时每刻都是一帧帧截然不同的绝美画卷。

日光倾谷,薄云出岫;炊烟袅袅,晨雾依依。

沉醉在谷中村庄的光影明灭、云烟流溢中,不觉日头高升。

恍惚中,惊见四周影友尽已散去,才收起三脚架,沿迤逦山道步入谷中古木环绕的村落。

村中几棵枫香树钻天而立,守着光阴、迎来寒暑、立尽晨昏、望断归鸿。

餐风饮露中,巨枫如红霞、如火炬,燃烧着最灿烂的秋色。

枫叶飘零,落在高大的马头墙上。

独特的徽派民居飞檐翘角、层层叠叠、直指苍穹。

光阴在白色的墙壁上画出斑驳的线条,留下历尽沧桑后的沉静和凝重。

褪尽了朱漆的木门在风雨侵蚀下早已辨不出颜色,每扇厚重的大门背后想必都有着一段段让人嗟叹、令人唏嘘的故事……

枯树老藤、古道西风、炊烟昏鸦、黛瓦粉墙,一切都让人想起童年,忆起故乡,一切都带着淡淡的乡愁。

晨雾炊烟中的古村落,在光影流转、云烟轻绕中美得如梦如幻,如诗如画。

农夫在村头悠闲地耕作,村妇在溪边说笑着浣洗,老人在屋前眯着双眼晒太阳,孩童在院里欢畅地嬉戏……

人与自然是如此地和谐。我没有见过桃花源,却暗忖桃花源也不外如是。

石城在这清冷的大山中,历经千年,甘守着平淡。

然而正如一个历尽世事的智者,外表越平淡,内心却越绚烂。

这隐逸在深山中的石城,就如一坛千年的窖藏老酒,一旦拍开朴实无华的封盖,立即浓香四溢,倾倒万千世人。

樟村

婺源有一座行走的桥,有生命的桥,有太多故事的桥,有太多情怀的桥·······

简简单单承载着村民的希冀与源泉

承载着后代对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承载着游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婺源之美总是离奇而却理所当然的存在大山深处,有时总是插肩而过,然而又好像哪里遇见,有时总是在矛盾着徘徊然而理顺了时间确反而简单了。

行摄婺源赏枫晒秋旅游线路指南

第一天:出发地--婺源站(约晚上到达)住宿婺源商务酒店

自驾或火车抵达江西婺源。

第二天:---住宿婺源商务酒店

4:30起床5:00起程

上午:拍摄晨雾、炊烟、红枫、古村落、田园风光等,江岭早餐;拍摄红枫及红枫倒影、小河流水、竹筏、渔夫、古民、自然风光等;江湾午餐

拍摄晒秋、红叶、古村落、古民居、田园风光等;县城晚餐

第三天:大鄣山石城---

住宿婺源商务酒店

4:30起床5:00起程

上午:主要拍摄粉墙黛瓦的古民居在烟雾中若隐若现,与傲霜红枫交相辉映。石城早餐;拍摄圆型古村落.拍摄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工艺纸伞制作流程。清华午餐

下午:拍摄古樟树、村落水口、农夫耕牛、田园风光等;拍摄落日余晖、百米人字木板桥、竹筏、渔夫、田园风光等,县城晚餐。住婺源商务酒店。

第四天:-

婺源站--返程4:30起床5:00起程

上午:婺源小石城,最后一块红枫摄影处女地,主要拍摄红枫,炊烟及清晨的云雾袅绕。游山早餐。拍摄婺源最大的一个原生态古村落,小桥流水人家及农家厨房等。适时前往婺源高铁站——返回各自温馨的家!结束愉快行程。〖注:以上行程领队会根据天气情况做适当调整〗

特点特色:

1:集古村、古树、梯田为一体的最美乡村景致;

2:闻名遐迩的篁岭“晒秋人家”,最美中国符号;

3:山崖上的民居村落,石城,影视天堂;

4:创作基地感受婺源三雕文化的精湛与韵味;

5:亚洲最长板凳桥写生创作基地,了解当地特有的非物质文化传承!

“枫”景独好

对冲村世间不缺美,关健在于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摄影师的眼睛很敏悦,哪里风景美就往那里跑。这不,入秋以来,婺源县镇头镇游山村委会对冲村每天都有许多摄影师及游客来这里拍红枫、赏秋色,原来这个连婺源本地都不知名,或许大多数人都没去过的小山村,确因“枫景独特而火爆了。江岭村

江岭:江岭的秋色虽无石城之出名,但江岭秋晨之美可用“惊艳”二字来形容,江岭一号观景台早晨的日出、晨雾、炊烟、粉墙黛瓦、屋前屋后的红枫、乌桕以及山下的龙尾临山伴溪,溪边枫红,看那倒影便可让人沉醉,人少景美,是摄影爱好者和休闲游乐的好去处。

龙尾村

察关村

浙源察关可誉婺源第一水口乎?称关定村首地形险要。察关水口在两山夹一溪坞隘口之中。古昔通行从十堡到察关必翻山岭,下石岭过石桥方可进文昌阁入察关村。一片古树水口林伫溪涧两岸。近察关水口后有一巨樟上牌铭年树龄。许可计算察关村龄乎?察关故事由嚴坑詹百福讲述。察关水口石桥传说是一寡妇捐钱所建,寡妇乃是察关一詹姓媳妇,年轻守寡不嫁,待将子女养育成人,将一生省吃俭用和做针线活些少聚多钱,建察关水口利通行矣!古代造桥乃是行大善积大德之举,寡妇覚今世受苦受难,乃是前世未多行善积德,今世行此善德,乃是求来生幸福焉!故察关水口石桥,因钱不多,故桥脚多是荒石(指自然形成未凿整之石)搌砌,之上乃是方整石材矣!这石桥詹翁也不知实际年代建造,而寡妇捐钱造亦是众云传诵也!察关,虹关詹氏聚居是宋代,亦有。

图片来自汕头客人

菊径村整个村群山围绕,山脚下的小河如彩环一般聚拢,绕村近一周,好似把村庄抱在怀中,村庄的外围是一条丝带般的石板路。山环公路,公路环河,河抱村庄,整个结构,仿佛易经上的六十四卦,卦卦相扣,层层相依。

如果站在村对面的山腰上,人越往上走,一个越来越大的圆形收入眼底。尤其在傍晚的日落时分,俯瞰山环水绕梦幻般的村庄,一处云蒸霞蔚、烟水迷蒙的静谧居所。

菊径村

婺源油纸伞

江南春,烟雨芳菲,长长的小巷,黛瓦粉墙村庄,暮色中的石板路泛着淡淡青色,雨巷里的倩影打着油纸伞,轻摆手臂摇曳多姿在雨巷中漫步缓行。你是我镜头里的风景,撑着伞,走在诗人的字里行间。

小小的油纸伞,竹骨线筋,纸皮油肤里,透着水墨丹青。哪是一幅画,更是一首诗,还有丁香般的女子,便是中华的传承。

相传宋朝时,婺源有个张氏女婿,在京城做官,他从京城带来一把油纸伞,让婺源人觉得很新鲜。于是,他们仔细研究了那把伞的制作工艺,并在其基础上不断改良,最终制作出比当时京城纸伞更胜一筹的婺源纸伞。从此,婺源人世代相传油纸伞制作工艺,一直延续至今。

一把小小的油纸伞古朴、轻巧,看似简单。但只要在伞厂的每个车间都观摩一番,就会知道油纸伞工艺流程很是复杂,并且全为手工。在制作过程中要经过近三十道工序。也因此,油纸伞的价格比起现代机械制伞,要贵出不少。

工序为伞骨制作,装伞杆,绕伞圈,裱伞面,糊伞边,画伞花,刷桐油,穿花线,等工艺。婺源油纸伞现为为省级非遗产品及传承人,是纸伞行业国家标准主要制订者之一。曾获年第四届全国旅游商品博览会铜奖,伞厂是非遗传承基地‘

这里还保留着城里人早己看不到的铁匠作坊。为了制作专用的制伞工具,铁匠师傅依然挥动铁锤锻铁。俗话说千锤百炼才能成钢。作坊里依旧是手拉的风箱,熔铁的坩埚,燃火的焦炭,打铁的跕板。只见一左一右两个师傅,小锤定位,大锤锻打,随着叮咚叮终的节奏,不一会便将铁打成一把竹刀。

-END-

三清山婺源旅游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engxiangzhia.com/sjfb/57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枫香脂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