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不少Keepers踏进健身圈的第一步,都是从跑步开始的。
Keep君曾经也是个小白,运动基础不太行,稍微一跑就会特别喘,心跳得也超快,每当这时就开始觉得运动效果开始出现了,虽然累得半死,但抱着怒甩10斤肉的的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咬牙坚持跑下去。
然而,心跳越快,燃脂效果就越好吗?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心率」这件小事。
什么是心率?
心率,其实就是心脏在一分钟内跳动的次数。
我们先来了解两个关于心率的基础概念。
1.安静心率
安静心率指的是人在静止状态下的心率,正常成年人的安静心率大概在60~次之间,心肺耐力好的人普遍心率较低。
2.最大心率
最大心率我们可以理解为心脏一分钟内跳动次数的极限,指的是做最剧烈的运动时都不能随着运动强度增加而继续上升的心率,这是人类心脏跳动的一个极限。
最准确的测量最大心率的方法是在实验室内用仪器完成的,对于普通人来说这种测量方法不现实。
我们常用的方法是用「-年龄」来估算最大心率。(估算出来的最大心率大概存在10次左右的误差)
比如一名20岁的女大学生,她的最大心率为「-20=」次/分钟,一位80岁的老爷爷,他的最大心率为「-80=」次/分钟。
心跳快=运动强度大?
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初中时生物老师说过,心脏通过跳动来向动脉血管输送血液,它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发动机。
而我们跑步时,脂肪、糖分为肌肉提供能量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是需要有氧气参与的。心脏跳动目的就是将肺部的氧气通过血液输送到身体各个位置。
当我们加快步频或者速度时,肌肉需要更多的氧气来让能量物质转化。心脏为了更快地给肌肉输血,跳动速度就会加快。所以心率越高,说明你正在做的运动对心肺功能的训练强度越大;同时心率越快,氧气消耗越快,也说明身体卡路里燃烧的越快。
但这是否说明心率高就等于运动强度大了呢?并没有。因为当你受到惊吓、或者情绪紧张时,同样也会出现心率飙高的情况。其实只要有一些外界刺激,甚至是看到羞羞的影片,都会让你心跳加快……
当我们限定「外界刺激」只能是「运动」后,心率的高低就可以显示出运动强度了。
有没有一种燃脂效果更佳的跑法?
讲到这里,小白们就要注意了(敲黑板):
了解心率
能够让你把跑步这件事情坚持下去
并且达到更好的燃脂效果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过低心率的运动不会有很好的训练效果,而过高心率的运动状态人们往往又无法坚持很长时间,训练的风险性也会增加。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找到一个「把自己累得够呛,但又能坚持下去」的区间。
在这里就要提一个靶心率的概念,靶心率指的是「通过有氧运动提高心肺耐力时有效而安全的心率范围」。
*不同心率区间对应的训练效益和强度也不一样
计算靶心率最简单的公式叫「最大心率公式」,就是直接用运动强度%×最大心率得出靶心率范围。
最大心率公式:
靶心率区=强度百分比(55%/65%~90%)×最大心率
OK,我们做道题用一下这个公式。
一位38岁的女士,安静心率为60,想通过有氧运动来提高心肺耐力,她的有效运动心率(靶心率)应该在哪个区间内?
第一步:最大心率=-38=次/分钟
第二步:靶心率下限=×55%=次/分钟
第三步:靶心率上限=×90%=次/分钟
答:这位38岁女士的有效运动心率应该在~次/分钟之间。
这样,你就能在跑步的时候同时,根据自己的实时心率动态调整强度,让心率始终保持在靶心率区间内,不仅能达到燃脂的目的,也让跑步变得更容易坚持下去。
如何在跑步时动态监测心率?
市面上很多设备都能够动态监测心率,传统的有触摸式心率表、心率带,如今也有智能手表、手环等等。
后者的优点在于,不仅集成了诸多功能,优秀的软硬件结合也让整个佩戴体验变得更加流畅完整。
比如在开始跑步前,Keep君会先在自己的手表上打开「体能训练」,选择「户外跑步」,然后就可以开始尽情奔跑啦~
这样,在跑步时,Keep君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时长、平均配速、心率情况、公里数和总消耗等数据,非常直观。
于是,在这个「实时且持续监测的心率数据」指导下,Keep君就能在心率过高或者过低时调整自己的速度,让心率始终保持在靶心率范围内啦~
除此以外,如果你的手表或者手环也内置了GPS功能(比如Keep君手上的这只AppleWatch二代),就算不带着手机跑步,也能在跑步结束后看到自己已经完成的跑步路线,路线上还用不同颜色标记了当时的速度~
在「动态心率监测」和「跑步路线记录」的配合下,你不仅可以一边跑一边「和心率作斗争」,让跑步变得像通关游戏一样充满乐趣,还能把自己的跑步路线固定下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跑步节奏哦~
总而言之,Keep君想说的是:如果找到了「舒适区」,跑步其实没有那么难坚持。那就现在,跑起来吧少年!
本文版权属于Keep,欢迎分享到朋友圈,转载请先联系后台。点击阅读原文下载Keep。
回复以下关键词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engxiangzhia.com/xwgy/5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