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正在房间里“加班加点”地赶制暑假手工作业,原来快乐暑假的即将结束。回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也非常喜欢长达两个月的暑假,关于暑假脑袋里有里有太多太多回忆,刻画较深那段是96年8月14日至8月19日十四岁的我第一次独自游长江三峡。
说起来坐船游长江三峡,甚至是坐船由重庆至上海的梦想真的是从小就有,或许因为从小就住在长江、嘉陵江边,天天看船,身边跑船的大人也多,耳濡目染,就慢慢喜欢上了。
那个时候家里父母工资不高,家里条件非常一般,可以说是穷,且三峡游的船票也不便宜,奈何哭诉过多次父母也没有满足我这个的要求,只记得如哭诉过度免不了一顿胖揍。
时也,命也,运也,非吾之所能也。有些事就是那么奇妙!记不住在我几岁的时候,父母给我找了一个干爹干妈,我也欣然答应。嘴甜腿快眼里有事,干爹干妈也挺喜欢我,待我不错,更加神奇的是,干爹干妈居然在朝天门买了门面做生意,后来还代理船票销售,那还了得,所以我暑假里经常有事无事的就跑到干爹干妈铺子里帮忙看店,还兼职“小黄牛”拉客销售船票。
那个时候可是九十年代中期,重庆交通硬件设施很多还不完善,很多大型工程都还处于设计规划或者施工阶段,从重庆到长寿、涪陵、丰都、忠县、万县、云阳、奉节很多人首选交通工具都还是坐船,所以重庆朝天门作为始发港,那可是热闹非凡,当然船票销售网点也很多,竞争也非常激烈,所以便有了“黄牛”、“串串”的出现。每当他们成功带领旅客到指定的船票销售点购买船票,都会得到一些返佣。
依稀记得是96年初夏某天,我和老妈去朝天门逛批发市场后,顺道到去干爹干妈船票销售点看看,老妈生性是个话痨,聊起天就没完没了,我骤觉无味,就在附近溜达。突然看见一行三人都背着大型背包,边走边看,好像在寻找什么,我就猜想他们要购买船票,只是还没有想好在哪里购买,或者没有找到他们认为合适的、值得信赖的船票销售点。边看边想边跑,我就笑着迎上去,“叔叔、嬢嬢你们是要坐船嘛,有没有买好船票吗?我干爹干妈就在卖船票,到什么地方的船票都有,要不我带你们去吧,就在前面不远。”三人中的中年男子看看我,估计掂量了一下,一个小孩子,也就放下了戒备心理,也笑着回答到:“这娃儿还可以,还晓得拉客了,那要得哈,你带我们去吧!”
就这样,我成功地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黄牛”、“串串”行为,且是靠自我劳动所得,无哄无骗,所以我有点小骄傲。他们三人所购买的是到万县的船票,当天乘坐的是江渝号客轮。我干爹干妈也很高兴,而且按照“行规”坚持把返佣的钱给了我,如果我没有记错应该是25元-30元之间。我老妈也没有没收我这个劳动所得,允许我自行处理,我转眼就跑到音像店买了一套关于长江三峡风光的VCD碟片,既然坐船游三峡没有实现,只有先看看长江三峡风光片解解馋啦!
转眼到了96年8月14日,当天我上午都还跑去重庆朝天门干爹干妈铺子里帮忙和玩耍,中午吃过午饭后,我就溜了,刚到家,老妈就通知我,说干妈托人带信(当时家里穷,没有安装电话),叫我准备好换洗衣物和一些零用钱,马上去朝天门,干爹干妈请我免费乘船游三峡。哇塞,那个兴奋的感觉,至今难以忘怀,原本以为暑假都接近尾声,今年乘船游三峡估计多半没戏啦,想不到呀,想不到!反正只记得一溜烟地收拾好衣服,就跑了到朝天门。当天下午五点左右,就在重庆朝天门码头登上了“屈原六号。”
小兵当年乘坐的“屈原6号”游船
“屈原6号”是内宾船,船籍湖北秭归,四层半,最顶楼圆形建筑是歌舞厅,该船驾驶室在四楼,观景台在三楼前部和四楼尾部甲板。第一次三峡游,时间定格在96年8月14日至8月19日,共6天,上船和下船地点都是在重庆朝天门码头。
由于我是类似的招待票的性质(吃饭以外全部免费)外加是14岁小孩一个,所以在码头的趸船上被干爹干妈的熟人交到一名叫李莉的导游手上,李莉重庆人,年龄估计那个时候也就二十多岁,家住杨家坪区或者九龙坡区其中一区。上船后我被安排在三楼尾部的三等舱,房间2张上下木床,4人一间房,有一个公用卫生间和洗漱间。由于我上船时间比较早,而且年龄比较小,导游姐姐就安排我睡下铺。不过到开船前,房间里又来了两男一女,年龄大约二十多岁,后来我才知道他们是西安人,在西安工作,好像工作的单位是搞飞机研究之类的,都是同事和朋友,我太小,也不太懂,所以没有记住单位准确的名字。他们上船后不久,不知道何故,我就和那姐姐调换了床铺,我变到了上铺,或许是源于我内心对知识分子的那份尊敬吧,虽然我读书挺菜的,但是对文人的尊敬我与生俱来!
在船期间和他们交流也挺多,他们也很照顾我,期间还和其中一个大哥哥留了一张影。船到湖北宜昌他们就下船了(当年长江三峡游旅游船都是要过葛洲坝的,停靠在湖北宜昌的码头,就是现在宜昌万达广场附近的码头),从湖北宜昌坐火车回的西安。在下船之前,他们找我要了我家地址,说把照片洗出来了就给我寄送给我。等我回去不久我还真的收到他们寄送来的照片和一封信,信中鼓励我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航天时候作出贡献,可惜我读书愚钝,辜负了他们鼓励和期盼,幸我18岁参军到部队,保家卫国5年有余,算得上一点点的欣慰。
三峡游包含了三个上岸参观的景点,我现在能回想起来的只有两个景点,丰都鬼城和小三峡。参观丰都鬼城的记忆已经不太深刻,只是对小三峡的记忆多些。由于小三峡水浅滩多,所以参观小三峡要换乘机动小船。船行到大宁河栈道浅滩处,船还未停稳,当地的小贩都站在齐腰深的水里贩售黄瓜、小西瓜、向日葵之类的小商品。各种招呼声、叫卖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我记得我当时花了五元买了一个向日葵,在下船之后花十元钱买了一个鹅卵石雕刻的乌龟和一个弥勒佛坐像。可惜鹅卵石的乌龟已经不见了,倒是弥勒佛坐像依然完好收藏着。
小兵与西安大哥在“屈原6号”游轮上合影,身后为石宝寨
在这次三峡游期间还有缘结识了另外两位重庆杨家坪的大哥哥,一个姓周,一个姓徐,二十来岁,在建设厂工作,两位既是同事又是好友,所以结伴而行畅游三峡。我认识他们应该是在重庆开船前的那晚,当时开船前,广播通知游客到四楼尾部甲板,听导游讲解相关行程消息和注意事项。
上船的时候,身揣元零用钱,当时船上的餐厅提供快餐,价格分10元和20元两种,我估算了一下,如果这样吃下来,零用钱有点捉襟见肘,所以我就连续吃了两顿还是三顿的方便面,最后身体提出抗议了,开始流鼻血啦。我忍不住了,只好去餐厅就餐,刚好碰见两位大哥哥也在餐厅,他们见我小孩一个,又是老乡,说以后吃饭就跟着他们一路就行了,不用我花钱。所以第一次三峡游在船上吃饭我没有花费一分钱,全部都是这两位大哥哥买单结账。回重庆后,我还跑去杨家坪找他们玩过两次,可惜后来把他们的电话号码搞丢了,就失去了联系,依稀记得他们喜欢打台球,姓徐的这个大哥哥台球水平还不错,在他们当地还小有名气。
说了第一次三峡游的奇缘,再来说说第一次三峡游带给我的震撼。为期6天的三峡游,除了吃饭、睡觉、上岸游览景点以后,我都在三楼前部的观景台观看风景,生怕错过一点点,那时候真是长江汛期,三峡原始航道果然名不虚传,那个时候更多人跑船人把宜昌到重庆这段称为“川江。”
川江的险都主要集中在三峡航段,依然记得“屈原六号”船行到瞿塘峡口,江面突然收窄,江水浑黄,江水湍急,暗流汹涌,而且毫无规律可言,江面漩涡一个接一个,一个比一个大,船刚入峡就明显感觉到船身摇晃幅度开始增大,我在三楼前部的观景台也听得到四楼驾驶室里船长向舵工传达的各种口令,那个下达口令的频率和力度都是在其他江段所未曾听到过的。
那个时候川江上还见得到很多船队,既拖头(又有叫拖轮)拖带无动力驳船。比较大型的船队就长航、民生、省轮三家。
第一就是重庆长航的“洞洞号”拖头,拖带的驳船主要有千甲驳、货字驳、油驳等来往于重庆至上海沿线码头,当年重庆钢铁厂的铁矿石运输基本都是被重庆长航公司承担绝大部分运输任务。
第二家就是重庆民生公司,重庆民生公司的拖头和驳船涂装是以黄色为主,民生公司的驳船基本都是八字驳(载货八百吨),民生公司也是重庆第一家有专用集装箱驳船的公司,民生公司主要为重庆长安等相关汽车制造业的公司运输相关设备、零件、原材料等。
第三家就是原四川省轮船公司,驳船最大为八字驳,向下有五字驳、三字驳、幺字驳等,相比其他两家而言,相对来说运输体量较小。
离第一次长江三峡游,已经过去了25年啦,有些记忆已经模糊了,但是不管如何,14岁第一次长江三峡游,让我有缘见识了蓄水前的老三峡、老川江,这也算是不可再寻的美好见证和美好回忆。
在我的带动下,我女儿也爱上了乘船游长江,17年的长江三峡游,19年的武汉至南京游,每次乘坐的都是涉外游轮,游轮硬件设施如同五星级酒店一样,服务也非常上乘,吃住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娱乐节目也丰富多彩,怪不得每次下船她都依依不舍,闹着追问我什么时候再来坐船。
或许在她的眼里,这一切都非常舒服,非常安逸,非常完美,因为她未见过老川江、老三峡,在她眼里三峡就是现在这个样子。但是在我心底有那么一点点的遗憾,因为我见过老川江、老三峡。
从96年到21年,我已经陆陆续续乘船游轮长江8次,不过我依然觉得不够,对长江的爱,未因岁月的变迁而变淡,反而却更加浓,期待再一次的长江之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