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枫香脂 > 枫香脂性状 > 正文 > 正文

孝文化的解读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8/18 14:43:47
电视开久了或会产毒 http://www.bdfyy999.com/bdf/yufangbaojian/binglibingyin/m/30489.html
孝文化存在的合理性

儒家文化的实质是孝文化,孝文化的形成得益于两方面的作用:上级如何规范下级,下级如何服从上级,体现了上级对下级的压迫、强制和命令。而这种文化之所以能够保持顽强的生命力,理由如下:

其一,中国古代社会没有形成一种合理的社会养老制度,父母年老之后,必须依靠儿女的奉养才能活下去,不难看出,孝文化根植于最为基础的生存困境,所以人们普遍赞成并推崇这种文化。

其二,如果儿女遵从父母的规劝、下级遵从上级和命令,达到社会对德性的要求,就可以获得人们的广泛认可并进而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与条件,可以走上仕途(古代从官的途径有三:世代封爵,学而优则仕,举孝廉)。“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孝经》)十三经中的《孝经》不足三千字,通俗易懂,《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礼记》里也多次讲到《孝经》,这些言说造成巨大的社会舆论,人们对这套言说习以为常,作为长辈和上级的父母和官方政府会通过不同形式的奖励来强化人们的孝行为,惩罚不孝行为。

其三,佛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并存,作为隐形的边缘文化,这二者是孝文化得以存在的一种外部力量,为那些对孝文化失去希望和对人生失去信念的人提供某种意义上的归宿,从而平息了他们内心的不满、愤怒和忧伤。

孝文化的心理学解读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围绕“仁”,孔子认为还有“孝、忠、义、恕、直、恭、谦”等德目,孟子则认为有“义、礼、智、信”等概念。“仁”这个概念带有形而上的色彩,而“孝”则比较具体。对人民实施仁政,对君王尽忠,对父母行孝,对朋友有义,“仁、义、忠”和“孝”虽然是不同的提法,但其内涵却是一致的,其中的核心仍然是孝。“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中庸》)“孝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大学》)“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长;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论语·告子下》)“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封建社会的中国家国同构,忠孝同构,孝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子女与父母之间亲情关系的狭义范围而进入广阔的政治话语体系之中,孝与不孝不是个人的私事,而是社会共同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engxiangzhia.com/ycxz/50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枫香脂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