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小学堂
给孩子受益终生的人文底色
文
许子东
来源
博雅小学堂APP
年8月5日,一个看起来平淡无奇的日子,离鲁迅先生的生命终点还有两个多月。在《鲁迅日记》里,那一天寥寥数语记载了两件十分重要的事,今天我们将回到那一天,和鲁迅一起经历,一起感受,看看他的生活和他背后的时代。
音频来自博雅小学堂APP《20世纪中国小说》
01
鲁迅生前居住的三层小楼
我们来到了年8月5日,我们来看看这一天以及前后数天,鲁迅的生活当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什么事情重要,什么事情不重要。
当然,我们现在知道这一天距离鲁迅生命的终点还有两个多月,但鲁迅并不知道,或者说他大致上知道,但不会知道得那么确切。
当时的鲁迅是怎么度过他的一天的呢?
鲁迅当时住在上海山阴路大陆新村9号,一座砖木结构、红砖红瓦的三层楼房,一楼黑铁皮门内有个小花园。
走进台阶是会客室,有西式餐桌、书橱、留声机,工作台据说是瞿秋白送的,还有一个玻璃屏风,玻璃屏风后面是一个中式的八仙桌,日常用的餐桌,还有衣帽架。
二楼的前间,朝南的房间,是鲁迅的卧室兼工作室,有书桌、藤椅、黑铁床。这里建筑面积平方米,使用面积估计大概也就一百五六吧。
三楼有阳台,有周海婴(鲁迅和许广平的儿子)跟保姆的卧室。我看到过有记载说那个时候有一段时间萧红天天来访,来了就直上鲁迅的房间,而许广平就在楼下做菜,非常宽容有风度。
这个一百多平方米的大陆新村9号,差不多是鲁迅除了绍兴老家跟北京八道湾四合院以外,一生里住过最“阔气”的住宅了。
我们之前说过,大部分现代作家都不能完全靠稿费谋生,除了巴金是个例外。有名的作家也最多只是在生命的某一个阶段——通常是非常出名的那个阶段,才能成为职业作家。
其余时间要有其他的谋生方式,最基本的谋生方式,一类就是编报纸、杂志,尤其是晚清作家跟后来的鸳鸯蝴蝶派作家,李伯元、吴趼人、黎烈文、孙伏园,包括后来的金庸等等。
还有一类就要在大学兼课,(当)教授,胡适、陈独秀、鲁迅兄弟、闻一多、老舍、沈从文等等,还有朱自清,他是最早上现代文学的课的。
当然也有一些著名作家,他们既不教书也不编报,职业从事革命或者做官。鲁迅有一度在教育部,胡适后来驻国府做驻美大使,陈独秀、郭沫若、茅盾也都曾经是职业革命家,但是这些都是特例,人数上比办报、教书的少很多。
而且即使是职业革命,表面身份或者日常工作也还是要办杂志、编报纸,比方说夏衍、茅盾在香港。
我为什么要做作家职业的基本分类呢?就是为了日后,与四十年代以后中国作家的生态做比较,这是20世纪中国小说研究的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02
鲁迅的生活水平:小康偏上
鲁迅的作家生态其实颇典型,早年留学,回国以后在教育部做小官,参与新文化运动以后就是一边教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一边写作。厦门大学那个时候好像是银洋聘约,转到中山大学应该更多一点。
但是鲁迅是“著书不为稻粱谋”,工资收入似乎不是鲁迅主要考虑的问题,所以年到上海,他就决心专业写作了。正好蔡元培那边又有一个名义的什么研究员,每个月拿块,拿了好几年。
《鲁迅日记》里对收支有清晰的记载,所以鲁迅很知道做什么事情划得来,什么事情划不来。
但也不仅是指经济上的安排,有时候比方说有一个高官请你吃顿饭,但是你要背上一些政治上的名声负担,这个时候你也可以说划不来,这个其实是利害考虑。
虽然每个月平均起来鲁迅有到的收入,但是他有固定的是寄给母亲和朱安(鲁迅的第一任妻子)的,另外是自己买书的。所以余下来生活的也就是那么左右,小康偏上。
鲁迅去世以后,许广平很后悔没有让鲁迅抽更好一点的、贵一点的烟,以致于损害了他的肺。你想,抽烟还要挑牌子,可见后期鲁迅在经济上谈不上富有,好像是看美国电影不大吝啬,跟北新书局谈稿费是要计较的。
总而言之,有人算过一笔账,说鲁迅从年到年这24年里总收入124银元,其中50是薪金、讲课费,另外一半多一点是版税、稿费,所以大作家鲁迅,严格说来,一半作家,一半教授。
我们替他算算,24年12万,每年就是0了,每个月差不多就了,如果平均来说,算不上发财,但也够生活。
这是民国时期的中国作家的一个典型。
03
鲁迅日记:年8月5日这一天
我们现在看年8月5日的日记,全文如下——
“5日昙。上午得赵越信。得依吾信。得吴渤信。同医院,下午岛津(津岛)女士来。晚蕴如携蕖官来。三弟来。夜坂本太太来并赠罐头水果二种。夜治答徐懋庸文讫。”
这已经算比较详细的日记了,他的日记就是事无巨细,平实记载。比方说两天之前8月3日的日记就是三个字——“雨。无事。”无事也要记一下。
这8月5日的日记里提到了一共收到三封来信,有四个来访,这些我们暂时都不细究了。
我们在这个日记里面主要关心两件事情:
第一,鲁迅和许广平、医院;
第二,是鲁迅这一天写完了一篇文章《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三天前鲁迅的日记里就说过得徐懋庸的信,所以这三四天里边有了这篇文章。
我医院,这个日本医生的名字叫须藤五百三,最后几年给鲁迅看病主要就是他。
须藤的父亲是杂货商,几个堂兄都曾经在上海经商,早在年,须藤考入日本的第三高等医学院,十年以后毕业参加日本陆军,曾经驻扎朝鲜。
年退役,中校军衔,医院,医院有一两百人,规模不小。
鲁迅是通过内山完造认识了须藤医生,在这之前,鲁迅看过很多日本医生,十几二十位吧,看得最久的就是这位须藤医生了。
我想因为鲁迅自己学过医,又是在日本待过,跟医生能够用日文交流,这些都是原因,医院离鲁迅的住处是2.4公里,往返也比较方便。
鲁迅许广平周海婴
鲁迅去世是年10月19日,这个须藤医生写了一篇文章,叫《医学者所见的鲁迅先生》,发表在年11月15日,不到一个月。
但是他有个日文原稿,发表在年10月20日到23日,也就是说在鲁迅先生去世的第二天,他写得真快,说不定是之前就写好的。
须藤说他跟鲁迅相识有五年了,年3月2日先生气喘严重以后,他就担任主治医生。
根据《鲁迅日记》统计,最后的三年,鲁迅请须藤医生看病,一共次以上。须藤对鲁迅一生的健康状况有比我们更多的认识。
他说鲁迅七八岁开始牙就不好,治乳牙以后“夜难成寐,给两亲添难,又间或被斥责,不以为苦”,就是说鲁迅给他爸爸妈妈叫苦,父母亲也不同情他。
那个时候绍兴没有牙医,最多就是拔牙的,其他呢,牙一痛就去求仙问菩萨,所以鲁迅的蛀牙恶化,牙根腐坏,到二十二三岁的时候,大部分牙齿已经缺损,27岁装了假牙。
因为这个牙病导致胃扩张,肠迟缓以及其他消化器官均受影响。所以鲁迅到死,他的食量只有常人的一半。
鲁迅“常常说自己生来就不知道饥饿和美味为何物”。这个也还是须藤的原话,他说:
“其消化器官机能的衰退造成营养不良,其结果就是筋肉薄弱,当他自己察觉到时,体重已不到四十公斤。由于先生天生体质特异的缘故,不管是原稿的起草或是读书研究,常常都是在夜间进行,已成为他的生活习惯。”
“体质筋骨虚弱,神经过度疲劳,成了恶性循环。”所以须藤医生认为鲁迅弃医从文也是牙痛的结果。
电影《鲁迅》截图
还有一些关于鲁迅身体方面的事情,比方说他打针的时候脸上没什么表情,再苦的药也不听他抱怨,而且鲁迅说,人就算永远有生命,也有做不完的事情,所以还是多做一点事情,没有对生命的长久抱多大的期望。
反而照X光,鲁迅感到不安,而且在医生面前很少问自己的肺部、肠胃的状况,讲到生病、死亡,鲁迅的态度一直很悠然。
须藤先生说,甚至到呼吸困难的时候,问他哪里痛苦,他就说有点胸闷。
病痛讲得这么轻描淡写,医生就说,那先生到底在想什么?须藤说“先生研究的大题目是,从今以后的国民将朝何等方向发展,先生常常和我讨论道,中华民国是否适合研究科学?”
据他的记载,鲁迅的健康是年1月开始恶化的。1月3日鲁迅的日记就说,“夜肩及胁均大痛”,医院。3月2日“下午骤患气喘,即请须藤先生来诊,注射一针。”
《鲁迅日记》里连续几天都有记载,3月8日说“须藤先生来诊,云已渐愈。”可是到了5月8日,日记里记载都是自己在发低烧。
因为我们要讲作家的一天,所以前后这个作家的情况我们都得细细地梳理,更不要说是像鲁迅这样的重要作家。
04
鲁迅之死:误诊所致?
《鲁迅传》的作者朱正,他说须藤的医道不高明,只是因为来往久了,鲁迅对他有信任。
周建人(鲁迅的弟弟)曾告诉鲁迅说,须藤是日本退役军人,有一个叫乌龙会的副会长,鲁迅说,大概没关系吧。
史沫特莱(鲁迅的美国友人)要介绍个肺病专家,鲁迅开始还不同意,到了5月31日,病情严重,冯雪峰看不过去,就去找了茅盾,茅盾做翻译打电话给史沫特莱,请来了一位美国医生叫邓恩。
鲁迅在散文《死》里面讲到了这个美国医生——
“今年的大病……原先是仍如每次的生病一样,一任着日本的S医师的诊治的。他虽不是肺病专家,然而年纪大,经验多,从习医的时期说,是我的前辈,又及熟识,肯说话。……大约实在是日子太久,病象太险了的缘故罢,几个朋友暗自协商定局,请了美国的D医师来诊察了。
他是在上海的唯一的欧洲的肺病专家,经过打诊,听诊之后,虽然誉我为最能抵抗疾病的典型的中国人,然而也宣告了我的就要灭亡;并且说,倘是欧洲人,则在五年前已经死掉……
D医师的诊断却实在是极准确的,后来我照了一张用X光透视的胸像,所见的景象,竟大抵和他的诊断相同。”
这么悲惨的情况,人家说你的病是没法治了,鲁迅还能够在文章里用幽默的笔墨书写。
同一次诊断,周建人后来在年的《人民日报》上写文章《鲁迅的病疑被须藤医生所耽误》。
他说鲁迅病重时也曾经看过肺病专门医生,那医生说病严重,但还可医治。“第一步需把肋膜间的积水抽去,如果迟延,必不治。须藤却说肋膜下并无积水,但只过了一个月,他又说确有积水。”才开始抽水。
那么到底在5月底之前,鲁迅的病是怎么医治的,怎么诊断的?
鲁迅自己在5月15日致曹靖华的信里边说,
“日前无力,今日看医生,云是胃病,大约服药七八天,就要好起來了。”
就是说5月的时候,这个须藤医生诊断他是胃病,吃药七八天。
这真是要命,再伟大再重要的人物,紧要关头,明明是西边出了问题,他却说你是东边有毛病,这样耽误下来。
5月23日,鲁迅又写信给赵家璧说:
“发热已近十日,不能外出;今日医生开始调查热型,那么,可见连什么病也还未断定。何时能好,此刻更无从说起了。”
到了5月份的时候,发烧的原因都搞不清楚。
其实我们后来知道这段时间正是鲁迅为“两个口号”论争操碎心思的时候。
严家炎教授在3年《中华读书报》上也写了一篇文章,说《鲁迅的死与须藤医生无关吗?》,说须藤先生在鲁迅死后应治丧委员会要求,写了一份医疗报告,可是这个报告里有可疑的地方。
简单说,须藤说他是年3月开始抽肋骨积水,但多方资料显示,比方说刚才我们提到鲁迅自述、周建人文章、鲁迅书信等等,实际上是在美国医生诊断之后,到年6月才开始抽积水。
所以这个病医不好也许不是主观原因,但是改动医疗报告,推卸责任,这个是有违医德的。
将近40年以后,年,上海鲁迅纪念馆将馆藏的鲁迅X光片请了23位医学专家研究,读片以后的结论是——
根据病史摘要和年6月15日后前位X线胸片,一致诊断:
1.慢性支气管炎,严重肺气肿,肺大皮包;
2.二肺中上部慢性肺结核病;
3.右侧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根据逝世前26小时的病情记录,大家一致认为鲁迅死于上述疾病基础上发生的左侧自发性气胸。
这个结论从医学上来讲证明了须藤医生是误诊了,如果死于肺结核是自然死亡,如是自发性气胸,其实是可以抢救的。
10月18日凌晨,自发性气胸,如果当时立刻抽气减压,有可能转危为安。
摄影家沙飞拍摄的鲁迅遗容照
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如果”,我们想想看如果鲁迅被抢救回来了,如果鲁迅一直活到年以后……
所以8月5日日记写的是鲁迅夫医院,这是鲁迅年大病当中一个相对平静的一天,但这一天里还有另一件事情更加重要。我们下一篇再具体讲。
图片来自豆瓣电影及网络参考书目
·鲁迅:《鲁迅日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平心:《人民文豪鲁迅》,上海文艺出版社,
·王晓明:《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上海文艺出版社,
·石一歌:《鲁迅传》,上海人民出版社,
·钱理群:《话说周氏兄弟—北大演讲录》,山东画报出版社,
·陈光中:《走读鲁迅:一代文学巨匠的十一个生命印记》,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孙郁:《鲁迅与周作人》,北京:现代出版社,
·钱理群:《与鲁迅相遇》,北京:三联书店,3
·朱正:《鲁迅传》,香港:三联书店,8
·丸尾常喜:《鲁迅》,京都:集英社,
读年的小说看年的中国认识近位作家走过年历史给父母的文学课从政治幻想到科学幻想许子东为你系统解读“不留空白”的20世纪中国小说共集0+分钟原价¥点击扫码立即试听↓
点击原文,立即收听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