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登陆月球》中人类首次登月
听说你们已经对月亮失去兴趣了?
然而在很久以前,
当世界还小的时候,
电灯还不像现在这么司空见惯,
在黑暗的夜晚,
唯一能照亮世界的只有月亮。
月亮也不是一颗冰冷无人的小卫星,
而是掌握着黑夜的主人。
自然而然,在不被打扰的黑暗中,
那神秘、宁静、不断变化的光芒,
吸引着人们不断仰望、遐想……
月亮上真的有玉兔吗?
月亮是人类想象力的重要启蒙老师。
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这位太空邻居的启发下生活、思考、探索、创造。
它如何影响了人类从古至今的生活?
人类又如何用月亮的升落盈亏建构时间概念?
德国人阿塔纳西斯·克歇尔(AthanasiusKir-cher)的《光和影的伟大艺术》(ArsMagnaLucisetUmbrae,)中,“月影盘或阴历月的变化过程”描绘出的28种月相。
人们如何想象最初的月球探索?
如何构思月球人和他们的世界?
乘海风前往月球旅行/古斯塔夫·多雷想象图
古罗马作家琉善(LucianofSamosata,约—)在《真实的历史》(TrueHistory)中,描述一道旋风卷起海上的帆船,把它带到月球。他称月球人为Hippogypi,说他们骑着羽毛异常宽大的三头秃鹰。在他另一部作品中,笔下的主人翁伊卡罗麦尼波斯(Icaromenippos)只在手臂绑上秃鹰和老鹰的翅膀,挥动双臂,就飞上了月球。他从奥林帕斯山起飞,三天后在月球上休息。
冈萨雷斯在甘萨德帮助下飞向月球。月球人的皮肤是“月亮”色,使用的是巴别塔建造之前流传下来的通用语言,这种语言不仅柔和优美,而且完全由音乐构成。
弗朗西斯·戈德温主教(BishopFrancisGodwinofHereford,—)的《月中人》(TheManintheMoone)或《论月球之旅》(ADiscourseofaVoyagethither),是现存最早以英文书写的月球旅行故事。
故事中的主人翁多明哥·冈萨雷斯(DomingoGonsales)是一个出身贫穷家庭的善良西班牙人,他被放逐到圣赫勒拿岛,并在岛上打造了一部机器,上面有一个座位,由名为“甘萨”的野天鹅驱动。冈萨雷斯不知道这种鸟是候鸟,而且习惯飞到月球避寒,结果在这种鸟类年度迁徙时,意外成为乘客,抵达月球。
爱伦坡在《普法尔历险记》(AdventureofOneHansPfaall,)中,则是让主角乘坐热气球前往月球,这是20世纪初以前,现实生活中唯一的空中运输方法。
在一切成为现实之前,
人们早已在想象中经历了一场又一场月球旅行,
月球生活又是什么样子?
意大利的鲁多维科·阿里奥斯托(LudovicoAriosto,—)在四篇叙事诗《疯狂的罗兰》(OrlandoFurioso,)中描述月球是沉思的地方,也是极佳的场景,是过往和未来事件的中途停留点。“如同地球一样膨胀,大小看来和地球相仿”,和地球一样有城市和城堡。
献给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未知的世界:在月球上的两年》
《未知的世界:在月球上的两年》(AnUnknownWorld:TwoYearsontheMoon,)中创造了近似于共产主义社会的乌托邦社会。三个来自地球的旅人在月球表面下,发现了自然形成、没有天气的“超自然”世界,人口共有0万人。月球人由空气吸收营养、从不杀生,说的是一种“逻辑上极为简洁”的悦耳语言。这个世界的中央,有个大小与地中海相仿的海洋,在宜人的美丽城市中,房屋装饰得富丽堂皇,以宇宙光和电灯照明;有一种石头具有电池的功能,由含有大量电力的空气吸收电能;交通工具是先进的车,这里的人也使用一种类似电视机的科技产品。
大众文化与科学传统如何塑造了人对月球的感受与认知?
月球又如何启迪了人类的发明能力?了解自我与宇宙?
直到今天,月亮也仍然是人类不断实践的焦点。
最早谈到星际航行的小说之一,《月球之旅》(AVoyagetotheMoon,),作者约瑟夫·阿特利(JosephAtterly)是埃德加·爱伦·坡(EdgarAllanPoe)的大学老师。在这本书中,科学家发现一种称为“钥”(lunarium)的金属物质。这种物质“分离及精炼后,具有飞离地球的特性,如同金或铅具有趋向地球的特性一样”。此外,“它同样也受月球吸引”。书中的科学家们,还打造了一种“能够进入真空”的机器。
儒勒·凡尔纳笔下太空船飞向月球
”那是铜制的飞船,这艘飞船如果没有修圆边角的话,是个边长为六英尺的立方体。船上的开口正好可让身体通过,舱门是两片滑板,滑板间垫着棉布料。只要调整得当,这部机器将可完全密闭。此外,飞船安装了内外交错的铁条,可在内部空气耗尽时抵挡大气压力,我们已经在空气泵协助下,确认过这个措施确实有效。在铜制飞船的顶端和外侧,我们依据计算和实验结果,安装足以抵消机器及内容物重量的月球金属(姑且称它为“钥”)。第三天,我们飞向了月球。”
尽管已有许多证据证明人类登上了月球,
但仍有些人并不买账。
我们已经像自己说的那样了解月球了吗?
鲁莽登陆的火箭射中了月亮的右眼,是法国早期电影实验家乔治·梅里爱《月球旅行记》中的经典场景。
年10月,月球三号拍摄到月球远地面照片后,苏联制作了这些塑料模型。
从神话、诗歌、巫术、到科幻、科学,贯穿整个人类仰望夜空的历史,月球的身影时常浮现。
如今这个冰冷的岩石小行星褪去光芒,却成了人类关于宇宙最初的梦。
有时候,仰望月亮和群星不一定是为了研究天文物理和数学。
即使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全然的想象之旅依旧是让你感到难以言说的美妙和惊奇。
而无论我们在哪里,经历着什么,将要去哪里,月亮从不曾离我们远去。
▼
近百张来自珍稀典籍、博物馆藏的插图
天文科学、古典音乐、科幻小说、哲学思想
从文化视角切入天文知识,用诗意方式温柔科普。
满足你对月亮的所有好奇与幻想。
《月亮:从神话诗歌到奇幻科学的人类探索史》
贝恩德·布伦纳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上市时间/年7月
开本/32开页数/
上新价/60元52元
阅读原文,前往购买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engxiangzhia.com/sjfb/5982.html